如果错过了“舌尖上的数学”,
一定要看看——
古人说“君子远庖厨”,
可若是真论起吃来
集大成者之中却总少不了作画的大家。
比如:张大千。
“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
他又哪里能学好艺术呢?”
张大千下厨
以平均每页三十多万人民币拍卖的“史上最贵菜单”,正是出自这位嗜吃如命的画家之手。
美术与美食,始终就是难以分割的。
还有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
一生写书、作画、下厨,
“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有人说,他用一根油条勾走了中国文人的魂儿。
汪老发明的名菜“塞馅儿回锅油条”
这看似与书画无关的厨房之乐,
同样需要艺术创作的精力集中、苦心揣摩,
方能得其精髓。
汪曾祺笔下的食材
关于做菜,汪老这样写道:“做菜要有想象力,爱捉摸,如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实践,学做一样菜总得失败几次,方能得其要领。”
这融汇贯通的道理,既是做菜的要领,也是艺术创作的真谛。
最质朴不过的食材,在大师的手中可以变幻为描摹的对象,也能成为盘中的美味。
张大千作品《蔬果图六帧》
在艺术的世界里,大师们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种乏“味”的生命体验里。他们怀着对生活、对艺术与美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小画家们,又何尝不是呢?
在“翰·悟空云课堂”,
这些新鲜的食材是绘画工坊的孩子们
从家里厨房就地取材得来的。
生活即艺术。
在“翰·悟空云课堂”,
大家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这一点。
简单的食材,
在光影的作用下变成了艺术品。
从厨房到静物台,
食材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价值体验。
最讲究的,还在这摆放静物的过程。
“云课堂”的隔屏操作,
对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各种食材之间的位置要协调,光影应用要独到……
在老师的细致指导下,一个个家庭静物台诞生啦!
两位讲师同步在线指导,实时在线的高效交流让我们的画室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总结、巩固,
课后立体式学习交流让课堂效果再升级。
不只画食材,
“炒菜”也成了不少翰文小画家的别样艺术体验。
下厨,既是一种生活能力的历练,
也是对生活的细微体察。
悉心揣摩、专心致志,没有这两样本领,
美味的菜肴做不出来,精彩的画作也无法完成。
为什么要做菜?
对同学们来说,做菜又和绘画有什么联系呢?
翰文绘画工坊老师这样说——
“我们发现在作画的时候,有的同学喜欢边聊天边画画,注意力不集中,这对完成作品是不利的。让大家做菜,并且一定是炒菜,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专注度。因为不专心没有把画儿画好的后果并不‘严重’,而炒菜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和方法,一步步地去做,火候、调料的量、步骤,出一点差错都不能做出美味。”
核算价格、估计用量,亲自选购(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哦),备料、炒制,每个步骤都要亲力亲为,还要记录下这个过程,制作成便于展示给大家的样式……
资深“吃货”的自我修养是由吃而衍生灵感,
成为集艺术之大成的大家。
而孩子们呢?
以为我们只是在画画儿?
没那么简单!
以上,才是翰文小画家的自我修养!
了解更多关于“翰文绘画工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