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双减”相关细则落地后... ...
在原来“习惯抢跑”和“以练促学”的主导下,一些家长慢慢表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
“原则上不布置作业”,时间怎样安排?
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下降吗?
没作业咋办,孩子在家干什么?
文体活动VS学科学习,怎么选?
现在考试VS未来考试,如何衔接?
孩子心理层面会有变化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作业一时爽,期末结束西北风?
多做题似乎又成了期末成绩的定心丸。
真是双减前作业多,家长焦虑,双减后没作业,家长更焦虑。
孟校长在“家庭公益讲座”中讲到,孩子首先要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只要好好学习,成绩上来了,什么都给你。
慢慢地,孩子对社会,对世界的探究之门就会关上,对周围也不再关心和好奇。一心只读圣贤书。
等到考上大学,才突然发现,选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甚至有人到了退休后,才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找到过自己。
所以,在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快不快乐,并鼓励和支持他,进入自己喜欢的终身学习的轨道。
做得对现在,看得清未来,这才是快乐学习,成功生活。过多的作业负担,让孩子身心受到大量损耗,一旦超出孩子心理的调节能力,就容易减退孩子的学习热情,产生厌烦感和挫败感,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事人受到事件刺激的时间过长、程度过高,又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反而会引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食物,但同时给孩子的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里不知所措。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但每个孩子也渴望被表扬,被肯定。当家长的要求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挫败感就会抹杀他们的积极性。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翰文TBT教学法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性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如何找到双减后的方向,
化解心中的焦虑和疑惑,
是我们每个人要面临的思考。
我们仰望星空,更要不忘初心,翰文每位老师会陪伴您的左右,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各分校老师联合课题组老师们为学生“靶向治疗”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