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大家怀疑李子柒可能卷入和MCN公司的纠纷而被迫消失?
李子柒在停更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大家的视线中。
不管怎样,关于现在停更和今后的打算,李子柒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希望尽我所能去做好我输出的每一部作品。
我想让它们成为多年以后,大家想要找一个东西,比如非遗类的,去网上搜,一看李子柒做过。
他搜出来的所有东西,所有的逻辑,所有的步骤,它所有的一切都是对的。
这个很重要。
我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真正去做好这些事(传统文化和非遗推广)。
而不是再火急火燎地为了去产出这个视频,去毛毛糙糙地把它敷衍了事。”
李子柒的大火也许是偶然,但她的励志故事至少给我们展现了生活的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美的多样性。
李子柒把周而复始、繁重又无趣,相对落后的“农作印象”与阳春白雪的艺术、美学完美结合,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白云聚散的山峦、鸡鸣狗吠的村落,炊烟袅袅的木屋、一望无际的稻田......有人说,李子柒的美学里有一种返璞归真,有一种精致。严歌苓说过,现在的很多孩子眼里看不到灵魂,感觉很空洞。这可能是没有生活造成的?当孩子们真正“脱离题海”,拥抱阳光时,万物会映入他们的眼中。
翰文艺术素养活动中,于老师曾说,绘画不是模仿,而是对于生活美学的表达和传递,所以我们的绘画是突破围墙,观察并拥抱生活,体会天地中的大美。
在制作酱油的视频中,整个过程繁琐又漫长。很多人会质疑:这样做的意义在哪?李子柒选择将黄豆与酱油间若隐若现的联系加以还原,并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探究中的幸福,真的只能亲自动手来换取。
视频里呈现出的劳作之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积淀的文化之美,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美。这就好比在翰文科学素养活动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问题时,习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工具来观察、思考。山野间随便散落的树枝,在李子柒的手中如同变魔术,灯罩、干花、衣架、筷子筒、香皂盒... ...美,不一定是明艳的色彩,也不一定是夸张的造型,更不一定奢华。它是用心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是浓缩于生活中的智慧之美。我们可以看到,创新,有时候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赋予事物新的属性。如何引导孩子们变成像李子柒一样的“魔术师”,让孩子们的思想“冲破牢笼”?我们从李子柒的视频中看到,万物皆为我所用,没有形式就是最好的形式。对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对生活的想法热烈讨论、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自信地展示给别人... ...,这些创意的不断泉涌,会让孩子们慢慢拥有独特的视角和世界,变得与众不同。李子柒用一整年的时间给奶奶做一床棉被,很多人又觉得多此一举。耕地,播种,育苗浇水,摘棉,晒棉,弹棉, 这份坚持的韧性,来自于她对奶奶深厚的爱。当2012年奶奶生重病后,李子柒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归乡野,就是为了给老人多些陪伴。李子柒和奶奶的对话中,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小时候你保护我,长大后我照顾你。
第二件事是把“非遗”的传统文化做更好的传承和传播;第三件事是想要更好的引导青少年,不希望青少年说自己想当网红,而是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李子柒在采访中说,“自己要成为一个可以参照的文化样板,而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资本商标。我要慢下来,沉下去,做扎实,走远路。”这不仅是李子柒的信念,也是“野蛮生长”了许久的教育行业的心声,经历“双减”大洗牌后,教培行业和家长们如何慢慢修复,回归正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做做游戏,随便涂个鸦,而是把知识用启发、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研究探索,整个过程乐在其中。当家长们想“猛踩油门”时,希望通过李子柒的坚持与成功以及翰文天下系列活动的努力,给家长们一些影响和信心,帮助孩子们找到快乐学习,成功生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