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个学生:
当所有同学上课都在围着老师公转时,只有她在狂嗨式自转。
偶尔对上频率,也是给上课中的老师拆台,随时投来挑衅的小眼神,问一些和课堂无关的问题。

她经常把老师上课的路给走没了,也是老师们教学的终结者。
上学没多久,就被校长给了“盒饭”。

这样一个让老师们提起来就头疼的女孩,长大后居然据大受欢迎的日本综艺节目《水曜日的downtown》2020年统计,日本人知名度排行榜中超过前首相安倍晋三位居第2位,而且还是最能代表日本女性的偶像。
这个童年时“另类”、“顽劣”的奇葩儿童就是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她凡事不按套路出牌,不遵从传统教育的模式,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强制退学。在传统学校里,彻子多动、率性,脑子里总是迸发出奇奇怪怪的想法:老师认为彻子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给她贴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换个角度说,如果老师精彩的“表演”可以吸引住孩子们,那可能就不会出现“砸场子”的情况了。

翰文素养提升活动
彻子的母亲黑柳朝并没有指责和放弃彻子,为她找到了“巴学园”。在这里,彻子遇见了小林校长,“熊孩子”变成了校长口中的“好孩子”。关于小学退学这件事,直到彻子满20岁后,母亲才第一次和彻子提起:“你小时候转学的那次你还记得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你上学为什么不像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听课?现在只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那或许不管是多么乐天派的孩子,都不会再对电车教室产生好奇,也不会很快就自信地融入新的生活。沈老师在翰文科学探究活动中发现一位同学经常照搬别的同学的答案,但小组讨论时,她的脑子又转得很快,不像没有“墨水”的样子。
于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这位同学所有的解答都变为了口述。“感谢沈老师没有揭穿我抄别的同学答案,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我妈,她要知道了,我这学期都不会好过。还感谢您让我理解了做事要认真的重要性。”
可见,教育就像走迷宫,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彻子来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小林校长耐心地听完彻子近四个小时的“演讲”,没有打断她喋喋不休地诉说生活琐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彻子回忆道,“如果当初去的不是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老师的话,恐怕我不管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在这样的自卑之下长大成人。”翰文有一位同学,在翰文语言素养活动中表现得很羞涩,全程不敢开口,轮到自己时总是往后躲,但看到别人都在大大方方地演讲,又表现得很着急。这时,老师主动充当了他的女主角,和他成功组成了最佳cp,同学们也给予他最热烈的鼓励掌声,这个掌声成为了他之后学习道路上最坚硬的铠甲。
有时让正在“自转”的孩子回归正轨,需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感悟,并陪伴他们建立自信,绽放光芒。在巴学园,教室是电车,孩子们会思考“电车是怎么到学校里来的”。为了找到问题答案,他们选择亲眼目睹电车如何来到学校,这时校长也顺便把电车的知识讲给了孩子们,比如什么是滚轴,如何利用滚轴移动电车等等。孩子们上课,更不是全部在教室里抄写老师的板书。常常是上午在教室里,下午就被带到大自然中“搞破坏”。晚上,小林校长还带着孩子们搭帐篷,做游戏,轮流去鱼店或者蔬菜店去购买晚饭需要的菜,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了认真交流,与他人在平和中建立联系和沟通。翰文天下系列活动中,让同学们出题来考老师,成为了活动中最让大家兴奋的环节,但想“扳倒”老师,“功底”可要很深厚哦。
活动结束,一些同学还在冥思苦想给老师“挖坑”,还有一些同学差点和老师“称兄道弟”,感慨当老师真不容易。
这些逆向操作的设置没有程式化,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自动自发、争先恐后地站到知识的至高点。
即使是在后来,彻子考上大学、进入演艺圈,经受了很多挫折,在她内心深处也始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自信”,即使彻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她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成什么。她做主持人,成为了日本最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成为作家,写出了《窗边的小豆豆》系列,畅销全世界,而黑柳彻子也被任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如果没有这所用大树做院门,电车做教室的“巴学园”,没有充满爱与理解的小林校长,包容与信任她的母亲,就没有后来自信、成功的黑柳彻子。在巴学园的童年趣事,不仅影响了黑柳彻子的一生,甚至为中国的“问题少年”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