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导演尼特什·提瓦瑞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又一部新片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最初的梦想》引来了不少的关注,但不同于《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展现的是一个失败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比毕业于类似中国清华北大的父母,资历平平但自尊心极强的小主人公,为了考出好成绩,每天刻苦学习18个小时。他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延续父母的荣耀,不给家人丢脸,但面对高考失利,他内心崩塌,一跃跳了楼。
面对伤痕累累的儿子,爸爸的一句“虽然爸爸平时工作忙,但一直找机会要和你玩,是你自己拒绝的,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哪里不对了,让你这么轻视自己的生命?”道出了青少年抑郁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回忆历历过往,爸爸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在给儿子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们都做错了,我们总是为他计划成功以后怎么庆祝,但是万一他失败了呢,我们从来没有为了他提供战胜失意的武装,也没有人想提这种可能性。

于是,爸爸召集昔日“废柴寝友”,告诉躺在病床上的儿子,虽然他们考上名校,但却是被同学们瞧不起的“loser”。最后他们奋起一搏,虽然还是输了,但拼尽全力的样子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大家的喝彩,从此再也没人看不起他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子流着泪问爸爸:“你都这么拼了,还是输了,难道不感到悔恨么?”爸爸坚定地告诉儿子:“你的未来没有被一锤定音,不管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重要的是你尝试过,你尽了全力。”没有人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失败并不可怕,也不丢人,这是成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对比上面这位小主人公,
对于勇敢正视“丢人”这件事,
milou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看我这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口水流一地,只要我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为了防止milou越跑越偏,
妈妈这回要“大义灭亲”啦,
让放飞自我中的milou收收心,
让它明白什么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关注我哦~
这就像教育小朋友一样,太溺爱了孩子太自我,没有规矩,太严苛了孩子又鸭梨山大,容易抑郁。这事太难了,谁都是第一次当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没办法,只能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再找原因和归正了。
但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有些晚了?

一个2年级的翰文学子,特别喜欢咬手指甲。
家长跟我们说,他就是缺微量元素,但补了一段时间效果也不明显。
但我们发现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会不断的咬指甲,回答不上来时会加重咬指甲的行为。
我们认为这个孩子咬指甲是要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并不是因为单纯的缺微量元素。
在家长和孩子接受了翰文教育问题专家们的帮助后,孩子的不良习惯慢慢消失了... ...
如果这时候家长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反常举动,反而指责或者强制制止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的心理负担就会加剧,很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翰文小悟空”献上“锦囊”

依托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进行的27年的教学实践,根据翰文学子27年的连续追踪案例大数据科学分析,以专题课程的方式,将正确的家庭环境创设,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回馈给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增加人文关怀,增加共情力,也是“双减”后教育回归的一章。正如《最初的梦想》告诉我们:当我们全神贯注关注着胜败、输赢,我们都忘记了怎样去过好人生,但其实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活本身。所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共同努力,携手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为孩子们找回童年的快乐和幸福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成功生活。

扫描二维码
添加微信号“hanwenHR”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