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翻了梵高、塞尚的调色盘——翰文小画家紫竹院公园写生记

2017-06-14
翰文教育

“写生是一件动脑子的工作。从遇到使我眼睛发亮、心动的人物、景色,心里产生想画的冲动开始,整个写生都是令人激动不安的过程……这种感受在画室中绝不可获得。”

——谈及写生,有艺术家如是说。


 当相机替代了速写本,真正的艺术家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搜索到并用心去感受到的东西。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比看上去更为斑斓,生命比原以为的更加多彩。这就是写生的魅力。


在多数人眼中,风景是这样的:

但在梵高眼中,它是《夜晚露天咖啡座》(Caféterras bij nacht /Terrasse du café le soir / Cafe Terrace at Night, 1888)


我们所理解的“采石场”是这样的:

但在塞尚眼中,它却是这样的——(Paul Cezanne, Le rocher rouge, 1897)


这片“撞脸”率极高的水域,你以为它不过有几朵莲花?

它竟是莫奈大名鼎鼎的作品《睡莲》的原景!


艺术家的双眼果然自带滤镜!敏锐捕捉景物更多层次的美,并用或浓郁或静谧的色彩,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美不胜收!

更重要的是——闭门造车岂能成就这样的灵动?所以他们都选择了——走出去。去写生!



1888年3月,梵高来到普罗旺斯,眼前景象驱使他开始疯狂的绘制果园连作,不知疲倦的记录着这稍纵即逝的美。


1872年,莫奈来到勒阿弗尔港口,描绘了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的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


2017年,最美五月天,翰文画苑写生大课堂走进紫竹院公园。竹荫葱茏下,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


举起旗帜,骄傲地宣告:我是翰文小画家!

背起画板,我们就是行走的艺术气息。

行走在葱郁的绿荫中,一景一物此刻在我们的眼中已不再只是美景,而是一组组定格的油画,脑海中正谋划着更美的构图。


那一刻,认真的我们最美


假山上、树荫下,或举目观察、或低头作画,到处都是小画家们专注的身影。天地就是我们的画室,大自然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老师的点播犹如点睛之笔,平凡的景物选取不同角度,也会呈现出乎意料的精彩。


当绘画遇上历史文化,又将有怎样的诠释呢?期待孩子们画笔下的古色古香!

“快乐学习”,而快乐何来呢?

以一颗自由的心,恣意驰骋在绘画的世界,我手画我心,非常快乐;通过默默的积累和努力,日复一日的持续训练,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快乐非常;当别人眼中熟视无睹的景物在你眼中早已成为画布上或浓烈或恬淡的色彩,你的心灵早已超出喧嚣的平凡,变得丰盈而美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没有单调的临摹,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鲜活而明澈。

也许绘画未来会成为我们中考、高考的魔棒,帮我们通往更高的艺术殿堂,但那一定是兴趣使然、能力使然,而翰文“实用必能应试”的理念,也必然引领这些未来的小画家们走向更加快乐成功的未来。